财经大本营

一口牙仅剩四五颗 48岁的他被误认是“爷爷”

Vicky 0

指导医生 福医大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 丁志雄

■早报记者 许奕梅

日前,江苏徐州一位口腔医生发文上了热搜,他帮病人在牙缝里掏出了一颗草莓籽。奇特的是,这颗草莓籽居然发芽了。不好好刷牙,甚至不刷牙,24小时口腔就会附着致病性的菌斑,进而诱发牙周炎。该病早期没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等发现时已较严重,甚至只能拔牙。有人将它比喻为钝刀割肉,虽不致命,却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熬夜又不刷牙

中年“老父”剩四五颗牙

泉州人王先生今年才48岁,已被人笑称为“王叔”了。甚至有一次他去学校接孩子,被孩子的同学误认为是“爷爷”,搞得父子俩只能尴尬对视。

王先生是个生意人,之前为了打拼事业,熬夜是家常便饭,“未老先衰”也就难以避免。

而他还有个不好的习惯,经常吃夜宵,吃完又基本上不刷牙,导致牙齿也“早衰”。三十多岁就开始掉牙,一颗、两颗……王先生此前对此没太在意,牙疼了就简单吃点消炎药缓解,但这牙还是不停地掉,如今48岁的他口里就剩四五颗牙了。

王先生这才下定决心要弥补,到医院口腔科就诊,医生诊断为牙周炎,对这最后四五颗牙针对性治疗了半年。种牙后,经过口腔卫生宣教,王先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不熬夜,坚持刷牙,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做好口腔健康维护。

不刷牙滋生牙菌斑

诱发牙周炎影响全身

丁医生介绍,牙菌斑是牙面上未矿化的细菌性沉淀物,通过化学结合的方式牢固地粘附于牙齿表面。牙菌斑在口腔内会不断生成,成长速度非常快,24小时内就可以成长为成熟的菌斑形态。也就是说一天一夜不刷牙,在牙面上附着的菌斑就已经有致病性了。

而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两大疾病——龋齿和牙周疾病都与牙菌斑有关。牙菌斑产生的毒素,会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破坏牙周组织引起牙周疾病。导致牙周病的原因还有很多,包括牙结石、遗传因素,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艾滋病等都会促进和加重牙周炎的发展。

丁医生表示,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最通俗的说法就是牙床发炎了,最初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如果牙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而发展为牙周炎。

临床上发现,由于早期牙患处既不痛也不松动,患者容易忽视其危害。当症状出现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上火了,喝凉茶、煲降火汤,甚至自己吃消炎药。而等到最后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错过治疗最佳时机。

牙齿不健康,不仅会导致牙周炎,还会和全身性疾病关联,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骨质疏松等。其中,牙周病和糖尿病相互影响。

正确刷牙定期洗牙

牙龈出血及时就医

丁医生表示,洗牙是牙齿健康维护的重要手段,专业术语叫“龈上洁治”,刷牙替代不了洗牙。打个比方,如果说刷牙是家里的日常打扫,洗牙就是整个家庭的大扫除。坚持刷牙也可能有牙结石,最好每年一次到正规医院做口腔检查,去除牙结石。牙结石如果不及时去除,牙龈会进一步萎缩,牙周病进一步发展将导致牙齿脱落。

牙周炎一旦确诊,预示着即将面临繁琐的系统治疗,比早期单纯的牙龈炎治疗要复杂得多,所以丁医生也呼吁,牙齿护理胜过治疗。他提醒,一天两次刷牙不能代替牙线、牙间隙刷,有条件的最好每天使用一次冲牙器。同时,刷牙方式要正确,一般推荐的是圆弧刷牙法。老年人即使牙齿已完全脱落,也应该用柔软的牙刷刷洗牙龈、牙槽。出现牙龈出血,是牙齿发出的警报,要及时就医,不要轻信依赖消炎止血的牙膏。一旦确诊牙周病,不能单纯依赖使用药物,需要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清洗,包括清除牙石、菌斑等。

来源: 东南早报

隔热门窗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