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本营

【推荐】中国平安的2022年财报解读-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小智 0

中国平安已经公布其2022年的财报了。在内地,每年它都是第一家公布财报的保险公司。而且,财报中提供的经营方面的数据是所有上市保险公司中最多的,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今年的财报有344页,可见其业务的复杂性。如此之多的数据一口气读下来也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儿。这也是目前市场投资者普遍对保险公司的认识:业务复杂,不易理解。所以,大家普遍给与保险公司们“非常保守”的估值。

2022年,中国平安一般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842亿,负增长17%,虽然一般会计准则难以准确展示保险公司的业绩,但是直接用收入-成本-费用-所得税=净利润的方式观察企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普通投资者一般很难读懂内含业务价值的会计准则。我想,这也是影响公司估值的一个因素吧。

多年来,平安的管理层一直以营运利润为业绩衡量标准,同时平安的分红也是以营运利润为基础的。笼统来看,营运利润类似于一般会计准则中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只不过一般会计准则是扣除,营运利润会计准则是既扣除也加回。2022年,平安的营运利润1484亿元,增长0.3%,就是因为加回了“短期投资波动”和“折现率变动影响”,这两个科目高达636亿。其合理性我没有能力去探讨,但是2022年全年的分红2.42元,同比增长了1.7%,增长的依据就是营运利润的增长。而且,过去10几年都是以营运利润为分红依据的。业绩发布会中,联席主席谢永林提到,过去10年平安累计分红超过了2500亿元,这可是实打实的钱。所以,我还是愿意相信营运利润的真实性。

2022年平安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容易。具体来看一下营运利润的构成。1484亿的营运利润当中寿险及健康险占比高达75%,银行业务占比18%,其次是财险、科技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如此看来我们最该关注的就是寿险和银行这两大块。

分析师们普遍关注的寿险财务指标是:新业务价值。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剩余边际”,通过“剩余边际摊销”最终影响“营运利润”。

2022年平安的新业务价值288亿,同比下降24%,对比历史最好年份2019年的759亿,可谓大幅度滑落。同时新业务价值率也下降到24%,下降了3.7%,对比2019年的47.3%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滑落。

我们知道,平安保险的销售主要是通过代理人渠道,2022年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229亿,同比下降了26%,2019年这个数字是682亿。不过,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上升到4.8万元,同比增长22%,对比2019年的5.6万仍有差距,不过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结合2023年1月和2月的数据来看,销售情况确实正在改变。希望这个变化能延续下去。

还有一个积极信号是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了4%到90.3%,这一指标2019年为87.8%,基本上是稳住了,开始回归正常了。25个月保单继续率79%,也有0.9%的提升。

不太好看的数据也很明显,剩余边际余额8944亿,下降了4.9%,受此影响剩余边际摊销未来可能会出现下降,2022年剩余边际摊销805亿,同比下降了2.4%。而剩余边际摊销又是营运利润的一部分,如果未来新业务价值无法实现有效增长,营运利润必然会受到剩余边际摊销的影响而出现下降。

还有一个不那么好看的数据就是“内含价值”,2022年内含价值下降了0.2%,这主要也是受到新业务价值的影响。在内含价值分析一章中,一年新业务价值下降了25%,持有偿付能力额度的成本下降了30%,这算是降本增效的体现吗?未知。

再看新业务价值,用来计算新业务价值的首年保费中,代理人渠道的“长期人寿健康保障型”和“长交两全年金保障型”分别同比下跌了50%和15%。我们知道,在寿险公司的业务中最赚钱的就是长期寿险。这两项业务的下降对新业务价值影响很大,原因是其新业务价值贡献率很高。同比上升最快的是“银保渠道”,同比提升了17%,根据业绩发布会中联席主席谢永林的介绍,由于平安持有全金融牌照,平安最新打造的新银保渠道销售专员十分优秀,毛利率大幅领先同业。这一点未来确实值得期待。

规模保费方面也出现了4.2%的下降。已赚保费收入下降了3%。赔款及保护利益支出下降了1.5%,保险业务佣金支出下降了23.7%,业务及管理费支出下降了9.4%。降本增效的努力在此处得以体现。

分地区来看保费收入,广东省仍然是最大的客源地,保费收入占比接近1/5,3倍于排名第五的浙江省。前五名保费收入地区占全部保费收入的42%,这一数字同比提升了1%,可见集中度进一步加强。而且,这五个地区均是我国最富庶地区。如果平安的转型能够在这五个地区取得成功,则转型成功才会被基本确认。

投资方面,总投资收益率2.5%,净投资收益率4.7%。影响总投资收益的原因是2022年证券价格的波动。这一点也将会逐渐显现在很多公司的财报中。所以,管理层会在计算营运利润的时候会把这部分损失加回来。平安在众多保险公司当中的投资风格相对还算是激进,总投资收益波动较大,但平均来看仍然是不错的。

再简单说下银行业务。2022年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3.6万亿,较年初增长12.7%;个人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4.3%。利息净收入增长8.1%,成本收入比下降了0.85%,净利润455亿元,增长25.3%。无需多做解释,这些数字都显示出银行业务经营的很棒。

贷款质量方面。关注类贷款占比提升了1.82%,个人不良贷款率上升了0.11%,企业不良贷款率下降了0.1%,基本还算平稳。信用卡的“账龄6个月时的逾期30天以上贷款余额”应收账款占比从2020年的0.19,上升到2021年的0.38,再到2022年的0.53,逐年在提升。我想这跟平安银行积极的发卡策略有关,但是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儿,我把它理解成一种提高客户粘度的方法。前提是,只要风险可控。

风险方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4%,一级资本充足率10.4%,资本充足率13.01%,全部高于监管要求的7.5%、8.5%、10.5%。在当前监管指标状态下看不到经营风险。

其他业务在平安的整体利润中占比不高,不具体展开了。就是说一下财险业务中的保证保险,这个保证保险2022年受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出现了90亿的承保损失,致使财险业务净利润同比下降了73亿元。此处可以看出,保险行业的小收入大赔付的特点,即使由世界上最好的精算师来设计产品,也无法完全规避赔付风险。

2022年,平安的日子不太好过,原因也很简单,转型进入第三年,叠加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复杂,即使发现了好的机遇也无法及时快速推广复制。由于保险产品的复杂性,保险销售中人与人的交流是很重要的一环,而2022年很多时候这个条件并不具备。这也不是平安一家公司遇到的困难,可以说是行业内所有保险公司遇到的困难。业绩发布会中,管理层一直在强调平安拥有2.3亿的用户,目前持有4张合同的用户数量是9千万,未来的市场还大有可为;联席主席陈新颖也介绍了平安的“联合健康+拼多多+美团”的保险养老模式,虽然任重道远,但公司坚定信心要持续探索着走下去。这给了我们投资者强大的信心,毕竟追求美好生活是我们所有人类的共同愿望,谁能做得好,我们必定把钞票投向谁。

跟大家一样,我也期望2022年是平安起跳前的深蹲,我更期望2023年平安及整个行业能实现转型成功。结果到底会如何?我想,一季报会初露端倪,如半年报能进一步确认,则2023年报可期。

轴类测量机

ogp非接触式光学影像测量仪

自动测量仪

ogp测量仪测高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