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平安:内化ESG理念为自驱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实践样本-马明哲占平安多少股份
在ESG深耕多年的中国平安,其成就终于被世界顶尖评级机构"看见"。
6月28日,标准普尔公司发布的《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3》显示,中国平安获评中国企业标普全球ESG评分最佳前1%,为中国(含港澳)保险公司最高评分,同时也是最佳前1%区间段唯一上榜保险公司。
要知道,标准普尔对全球61个行业约7800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做评估,只有表现最佳者才能入选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
这意味着,在ESG这个全球竞争的赛道,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脱颖而出,站到了舞台中央。
为什么越来越多公司重视ESG体系建设
近年来,ESG在国内外都异常火热,各大企业都纷纷发布ESG报告。
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增长模式,通过ESG管理提升社会责任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资本市场也更加重视投资风险管控,以ESG指标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到2022年年底,全球与ESG相关的政策法规数量达到了千部。
对于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来说,格局要打开,经营的目标不应该只是一个短期的财务业绩,而是应当坚持“长期主义”,背负起环境和社会责任,目光从股东单一领域拓展到员工、合作伙伴,社会等更广阔的领域,推动企业追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重塑企业的价值观,同时也重塑商业的价值体系,进化为一个“有温度”的品牌。
具体到金融机构自身而言,发展ESG也将提升治理水平、降低风险,还将获得社会效益和长期价值。
比如,兴业银行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重点领域,加快全绿转型。截至2022年末,该行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6370.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34%,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以ESG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为例,从运营端、资产端和负债承保端三个方面来看,ESG都在影响保险公司的总体商业模式。
在运营端,保险公司需要考虑ESG因素对其业务的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可能会导致自然灾害的风险增加,这将影响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和定价。
保险公司需要加强对这些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以确保其业务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
在资产端,保险公司需要考虑ESG因素对其投资组合的影响。例如,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治理问题可能会导致其业绩下滑,从而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
保险公司需要加强对投资组合中企业的ESG表现的评估和管理,以确保投资组合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
在负债承保端,保险公司需要考虑ESG因素对其承保业务的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可能会导致保险索赔的风险增加,这将影响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和定价。
保险公司需要加强对这些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以确保其承保业务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
内化ESG理念为自驱力
在今年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谈到平安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一条,就是要追求可持续稳定的发展,为客户、员工、股东、社会持续创造稳健增长的价值。
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理解与认同,中国平安在ESG实践方面先行先试。
近年来,中国平安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科技创新驱动业务改革,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覆盖广度,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其中特色之一,就是公司将ESG核心理念和标准全面融入企业管理,并结合公司业务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
在实践中,平安将报告披露要求、投资者期望、评级机构与国际倡议标准等外部因素,与自身的发展战略及经营目标,与公司治理、绿色金融行动、教育公益及乡村振兴行动等相结合,结合国内CSR公益传播和ESG合规“以编促管”模式的有益经验,梳理总结出具有平安特色的ESG理念,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动力。
以目标为航向,平安制定了2023-2027可持续发展规划,围绕可持续保险、负责任银行、负责任投资、负责任产品、消费者保护与体验、公司治理、气候变化与碳中和、乡村振兴与社区影响力等共计13项核心议题,设置了明确的目标,为集团未来五年落实可持续发展工作、为各方创造价值厘清思路。
同时,为确保战略落地,平安还不断完善执行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治理结构,形成“交流-分析-行动-披露”的工作闭环。
2022年,平安进一步完善ESG治理结构,在原有的集团“绿色金融委员会”基础上升级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统筹推进绿色金融、绿色运营、乡村振兴等核心议题的实践管理。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驱动下,平安将ESG核心理念和标准全面融入企业管理,结合业务实践,构建科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在环境价值方面,平安把握低碳发展和转型机遇,在实现自身绿色发展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在社会价值方面,平安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着力点,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持续深化 “综合金融+医疗健康” 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
在经营与治理方面,平安以树立公司治理典范、稳定回报股东为目标,持续践行全球最佳公司治理实践,建立了依托本土优势兼具国际标准的公司治理架构并不断完善。
长期以来,中国平安通过资金支持、保险保障、金融科技等综合金融力量,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打造了一个个可圈可点的创新样本。
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京沪高铁。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八纵八横”里,京沪通道是“八纵”通道之一,京沪高铁纵贯三大直辖市和四省,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意义可想而知。
当年,平安作为牵头人和受托管理人组织国内7家大型保险机构集体出资160亿元,以股权投资计划方式支持京沪高速铁路项目。
该项目不仅是保险机构以股权方式投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参与国企混改的第一单,也是保险资金市场化参与中国铁路投融资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
在新能源领域,2022年8月中国平安分别与新能源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和隆基绿能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实现国家碳中和战略的道路上携手奋进。
平安不断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辐射领域也由传统的基建不断拓展至新能源、半导体、云存储等新基建领域。这些惠及万亿民生的重大战略性项目,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
截至2022年年底,平安累计投入逾7.89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护航"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规划。
中国平安实现负责任投融资1.79万亿元、绿色投融资2823.63亿元、普惠投融资334.44亿元、社会投融资14774.41亿元,不断深化对可持续保险、负责任银行、负责任产品的创新与探索。
同时,已连续14年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3次发布气候风险管理报告,相关实践获得明晟MSCI、晨星Morningstar、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等专业机构认可,并荣获相关奖项。
践行ESG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ESG理念推崇多重价值取向,强调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际主流共识,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的趋势也十分明显。
推动ESG发展,中国虽然不是这个世界上最早的,但发展却是最热的。目前,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对ESG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推动都是前所未有。
究其原因,是ESG理念与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系列重大部署高度契合,符合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而我国一些优秀企业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重视将ESG理念融入发展战略和决策过程,实现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可以说,践行ESG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平安总资产已经达到11.14万亿元,在2022年同比增长9.81%,与2016年的5.58万亿元相比,其仅用6年时间即实现了总资产的翻倍。折射出这家保险集团的经营韧性,也彰显出其践行ESG理念所释放出的活力。
率先起步的中国平安已经成为这条赛道的领跑者,打造出ESG中国实践样本,为全球ESG发展贡献出中国方案。
聪明的投资者也发现,ESG已经成为全球一流企业的通用语言,它是甄别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的有效手段。
ESG表现优异的负责任企业,无疑会越来越受到追捧。